-
開放 堅持 與時俱進
全國人大代表陳雪華:多維度支持新能源鋰電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民營經濟高水平走向世界
-
2025-03-06
-
瀏覽量:1307
伴著春天的腳步,2025年全國兩會大幕開啟。全國人大代表,華友鈷業董事長陳雪華聚焦新能源鋰電產業,著重圍繞金融領域、資本市場、鋰電材料產業的科技研發、綠色發展,以及鼓勵民營企業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等方面,提交11份建議。
兩年來,陳雪華董事長心系人大代表職責,抓住一切機會深入調研,足跡遍布上下游全產業鏈。此次他的建議,聚焦新能源鋰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議題,精準對接產業提能升級的迫切需求,緊緊扣響新時代的發展強音。這些建議,不僅展現了陳雪華董事長作為中國新能源鋰電產業領航者的深邃洞察與遠見卓識,更體現了他作為民營企業家代表的崇高責任感與使命擔當。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新能源鋰電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陳雪華建議通過成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方式,積極鼓勵和引導鋰電行業相關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探索原輔料單耗更低、副產物更少的綠色生產工藝。同時,支持有條件的鋰電材料企業開展設備升級和產線改造,減少現有工藝下各類鋰電副產物中的雜質含量,降低再利用難度,提升再利用水平,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我們要讓科技賦能行業,讓綠色成為發展的底色。”陳雪華說。在他看來,新能源鋰電產業不僅是能源革命的先鋒,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通過科技創新,中國完全有能力在全球鋰電新能源產業中樹立綠色發展的標桿。
談及當今“不出海,就出局”之潮流,陳雪華指出,“當前,新能源鋰電行業的龍頭企業正在加快高質量‘走出去’的步伐,但傳統的金融服務已不能滿足企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他呼吁中國金融機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重視對“走出去”企業的金融支持,加強跨境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創新跨境金融產品與服務,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他建議國內險企加大對“走出去”中資企業的承保支持,特別是國央企龍頭險企帶頭提高承保份額,提供穩定的承保能力,逐步實現中資項目更多由中資保險公司主導。同時,開發適應不同類型“走出去”企業需求的融資產品,如出口信貸、全球授信業務、并購貸款、銀團貸款等,利用跨境人民幣貸款、境外發債、跨境資金池等工具,幫助企業優化資金配置,支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構建全球產業鏈。
“能源金屬供應鏈安全是新能源鋰電行業領先的重要環節。”陳雪華指出,LME在全球金屬交易領域堪稱翹楚,其交易價格和庫存波動,牽動著全球銅、鋁、鎳、鋅、鉛、錫等有色金屬的生產與銷售脈絡。他強調:LME之地位舉足輕重,其價格與庫存稍有變動,全球有色金屬產業便隨之震顫。而我國作為金屬消費大國,迄今尚未設立LME交割庫,這無疑為企業平添了幾分風險。因此,他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與企業攜手并進,加快促進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在上海,寧波等地設立交割倉庫,以此筑牢我國金屬供應鏈之安全防線,國際市場的價格話語權,切實提升保供穩價水平。
“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也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生力軍。”陳雪華說。2022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明確了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16字評判標準:“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徑指引和目標導向。這16字標準不僅是衡量企業綜合實力的標尺,更是激勵民營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行動指南。
今年2月17日,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為民營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他指出:“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這一重要論斷,不僅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更為民營企業家們注入了信心與力量,鼓勵他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勇于創新、敢于突破,積極投身于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偉大征程中,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陳雪華認為,民營企業要堅持擅長領域、堅持長期主義、堅持開放發展,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為經濟全球化注入強大的中國力量,他呼吁國家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作為一項重大戰略,進行政策研究和規劃部署,并在“十五五”發展中予以落實。他堅信,只要堅定不移地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中國一定能涌現出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中國新能源鋰電產業的崛起,是中國力量的崛起,更是中國智慧的彰顯。”陳雪華董事長的話語中洋溢著堅定的信心與豪邁的決心。在他看來,中國新能源鋰電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是技術與產業的騰飛,更是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嶄露頭角、引領潮流的生動寫照。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宏大征程中,新能源鋰電產業正以不可阻擋的磅礴之勢,向著全球領先的高峰奮勇攀登。
與此同時,新能源鋰電產業的崛起也為全球能源轉型注入了強大動力。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鋰電技術作為清潔能源的關鍵支撐,正助力全球能源結構的深度變革,為人類邁向綠色、低碳、美好的未來提供堅實保障。這不僅是產業發展的勝利,更是人類社會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