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 堅持 與時俱進
《國際商報》特刊——華友印尼IPIP園區: 打造全球鋰電產業新標桿,共筑綠色未來
-
2025-04-20
-
今年是中國與印尼建交75周年,《國際商報》策劃了中國—印尼經貿合作特刊。
-
瀏覽量:1087
國際商報


華友印尼IPIP園區:
打造全球鋰電產業新標桿,共筑綠色未來
園區概覽:全產業鏈閉環,引領鋰電產業升級

▲印尼前總統佐科出席三方簽約儀式并致辭
IPIP位于印度尼西亞東南蘇拉威西省科拉卡縣波馬拉鎮,印尼國土局批準規劃總面積9384.1公頃。園區旨在依托本地豐富的鎳鈷等能源金屬礦產資源,提出“打造從資源開發到全鋰電材料的一體化產業鏈”的發展目標。園區于2022年榮獲印尼政府支持,列入印尼國家戰略項目(PSN),是印尼政府重點發展的國家級項目,并被列入浙江省省級境外經貿合作示范區。
2024年11月,園區開始建設施工,12月份對生產區域開始場平工作。園區規劃了生產區、生活區、電廠、碼頭、公輔設施五大功能區,其中一期規劃高壓酸浸濕法冶煉、火法、前驅體、鋰鹽、正極材料等生產項目,并計劃在2030年,建成從礦山到電池材料再到電池回收的鋰電池閉合產業鏈。
基于華友“兩集兩化”(產業集聚,企業集群;園區化,一體化)發展理念,我們致力于將IPIP園區建設成為技術領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ESG治理領先的世界級高端鋰電產業園。
資源與地理優勢:鎳礦資源豐富,區位更優越
波馬拉地區鎳資源豐富,為園區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鎳作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供應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對新能源產業至關重要。

▲IPIP碼頭
波馬拉礦山自身資源豐富,每年將為園區濕法項目提供大量褐鐵礦,并長期供應穩定可靠。同時,礦區還擁有大量殘積礦,可為潛在火法冶煉廠提供原料支持。波馬拉區域其他資源面積達2萬余公頃,具備資源增儲條件。
同時,IPIP園區地理位置優越,靠近主要海運航線,30km內有科拉卡、波馬拉等多個港口,另外,園區規劃有自建碼頭,海運便捷。除此之外,Kolaka機場距園區僅8km、Wolulu國道途經園區,海陸空交通便利,便于原材料的進口和產品的出口,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率。
國際合作與投資機遇:國際多邊合作,全球共發展
在中印尼建交75周年之際,兩國關系進一步深化,為雙邊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印尼駐華大使周浩黎表示,印尼致力于加強與中國的持久伙伴關系,預示著雙邊關系的未來將更加美好。
作為一個綜合性的閉環工業園區,IPIP涵蓋了從資源開發到鋰電池全材料的完整產業鏈。園區內規劃有濕法項目、火法項目、精煉項目、前驅體項目、正極材料項目、電池回收項目、鋰鹽項目、發電廠、園區辦公、生活區、水廠、園區道路橋梁和公輔配套等。
同時,IPIP已吸引了包括淡水河谷、福特汽車在內的多家國際知名企業的關注。其中,由華友鈷業、淡水河谷和福特汽車三方聯合,共同投資建設的波馬拉礦區高壓酸浸項目(KNI項目),計劃年產12萬噸鎳金屬量。項目受到印尼政府高度關注,印尼前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出席簽約儀式并致辭。目前,項目已進入建設階段,預計2026年底投產。
此外,園區還與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開展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共同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IPIP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致力于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園區的綜合競爭力。
人才引進與培養:校企聯合培養,賦能促就業
IPIP深知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積極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同時貫徹人才本土化戰略。
華友已與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與印尼噶伽瑪達、萬隆理工等13所大學聯合培養、選拔優秀的畢業生;攜手印尼海統部與中國東北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基于此,華友與高校共同開展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通過設立獎學金、實習計劃和培訓項目,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園區,共同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華友印尼本土員工
此外,在本地人才的培養和就業方面,IPIP將通過建立培訓學校、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未來,園區預計將提供5至1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極大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并通過開展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提升本地勞動力的素質和競爭力,實現企業發展與社會責任的雙贏。目前,IPIP已創辦2所駕校,為保障園區運輸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
在中印尼建交75周年之際,印尼波馬拉工業園項目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及印尼“全球海洋支點”、資源“下游化”戰略下的對接典范,將會推動印尼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升級,促進兩國經貿合作與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在此,IPIP以開放的姿態,誠邀全球投資者共襄盛舉,合作共建、共贏未來!我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IPIP將與合作伙伴一起,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貢獻重要力量,并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雙贏。